臨近大暑節氣,七月中旬的上海天氣炎熱,但對于乒乓球愛好者來說,樊振東的到來才真正點燃了這個夏天。
7月18日上午,2025年上海市“國球三進”系列爭霸賽暨“韻動楊浦·秀出來”乒乓球選拔賽在楊浦區復興島船臺PARK正式拉開帷幕。樊振東現身賽場,給了所有參與者一個巨大的驚喜。
活動現場,樊振東和一眾世界冠軍共同為比賽開球,還與幸運球迷同臺切磋。火熱的乒乓氛圍,正是上海乒乓球底蘊的最好證明。
樊振東與業余選手切磋互動。
“樊振東居然來了?”
在這場業余乒乓球賽事即將開始之時,樊振東的現身引發了陣陣驚呼。
“樊振東居然來了?”眼見奧運冠軍來到身邊,現場的參賽者和觀眾都齊齊涌到前排,高舉手機開始拍攝。大家都想不到,一場群眾賽事竟能迎來奧運金牌名將的參與。
接下來更大的驚喜是,活動還特意設置了冠軍交流環節,三位幸運球迷獲得了和樊振東同臺切磋的機會,來自定海路街道代表隊的王林國就是其中之一。在與樊振東的三分切磋中,球齡10年的王林國以2比1的比分“力克”樊振東。
王林國笑言,自己平時就常常通過觀看樊振東的視頻學習乒乓技術。“把從東哥身上學到的東西用在東哥身上,還是有點管用。”他調侃道,“當然,他和球迷只是交流,能夠云淡風輕拿下奧運金牌,基本功是我們業余愛好者不能相比的。”
對于王林國來說,作為愛好者,勝負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冠軍,我們都是以強身健體為目標,以乒乓球為媒介去多交朋友,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中國乒乓球為什么能夠長盛不衰?就是因為乒乓球的土壤非常好。”
正如王林國所說,上海作為中國乒乓球運動的重鎮,有著深厚的乒乓球底蘊和氛圍。自1953年以來,上海已經為國家隊輸送近60人次主力隊員,占比超三分之一。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海運動員樊振東獲得男子團體、個人兩枚金牌。社會層面,乒乓球的普及度也不斷提升,“國球三進”系列爭霸賽的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據統計,2024年,“國球三進”系列爭霸賽在上海全市18個賽區舉辦,吸引了216個街道鎮、近萬人次參與。在2024年的總決賽中,樊振東與運動員代表的互動視頻在社交平臺播放量破億。
作為上海運動員,樊振東此番又一次在群眾乒乓球活動上亮相,他也希望能鼓勵更多人站上球場,“看大家能感受到每個人都非常快樂,也非常享受,我覺得這也是體育最好的狀態。”
賽事現場氛圍火熱。
上海乒乓球還有更多未來
不僅有樊振東,賽事當天還有眾多乒乓球名宿齊聚賽場。包括中國乒乓球學院院長施之皓、世界冠軍張德英、曹燕華、曹臻等。
“今天一進來我就說這不得了,氣氛相當好。”張德英感慨道。
近段時間,足球界的“蘇超”證明了民間體育的活力,而在乒乓球項目上,其實也從不缺乏一代又一代的愛好者。
現場火熱的氣氛,讓張德英對“國球三進”系列爭霸賽有了更多期待,“希望以后能把像足球‘蘇超’一樣的乒乓球活動辦起來。”
施之皓對于“國球三進”系列爭霸賽也有著更多的期待,“希望把比賽辦成類似‘蘇超’的模式,把社區乒乓球運動比賽辦好,讓廣大的社區市民享受到乒乓球的快樂。”
在參賽門檻方面,“國球三進”系列爭霸賽確實做到了貼近大眾。本次賽事采用混合團體賽制,設置混雙、男雙、女雙、男單、女單五個項目,面向10至69周歲、在楊浦工作生活的市民開放報名。
幾乎的“零門檻”參賽設計,就是為了讓乒乓球真正融入社區,激發全民參與的熱情。而在賽事現場,還設置了許多適宜親子參加的乒乓球趣味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把對乒乓球的興趣種在更多的孩子們心中。
談及如何延續上海的乒乓球運動氛圍,施之皓表示,“首先要認可乒乓球,其次要堅持體教融合道路,讓孩子們一邊上學一邊學會打乒乓球,這樣才能延續上海的乒乓球基礎。”
作為曹燕華乒乓球學校的校長,曹燕華在培養乒乓球人才這條道路上已經走過了20余年,活動現場的熱鬧場景,讓曹燕華回憶起了自己兒時打球的景象。“他們現在的水平都比我高。”她對記者笑道。
“現在打球的小孩越來越多,因為大家都知道打乒乓球不光能夠強身健體,同時還能促進小孩子的學習能力、自理能力和抗壓能力。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長能夠大手牽小手,共同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