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的一级v一片,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国产精品九九久久一区h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

一對破三夫妻跑者和他們共同堅守的長期主義

陳琳和飛哥是深圳的一對“跑者夫妻”,兩人都在2023年邁入馬拉松“破三”的門檻。陳琳的PB是在汕頭馬拉松跑出的2小時55分,丈夫飛哥則是2小時51分。

但破三之后,陳琳反倒笑說自己是個“差不多小姐”。作為制造業外企的一員,她既要上班,又要和丈夫輪流照顧剛上幼兒園的女兒,還得擠出時間保持訓練。她形容自己像一個陀螺,一直在“高速旋轉”,怕的是一停下來就不是自己了。

兩位上班族的跑者,在工作、家庭和愛好之間努力尋找著平衡。沒人幫襯的日子,陳琳和飛哥練就了一套“輪流+錯峰”的生活節奏:陳琳的晨練要在七點前結束,之后她得趕回家幫女兒扎好辮子、穿好衣服,再交給飛哥送去幼兒園;傍晚時分,哪怕能晚托,也必須有一人趕回去接娃。“如果還想在成績上進一步突破,那就必須有取舍。”陳琳坦言。而現在,他們似乎已經沒有了可以再“舍”的時間。

破三和愛情,兩條漫長戰線

我開始跑步,其實是因為趕時髦。2014年有個周末逛街時遇到封路,看見一大群人在跑馬拉松,覺得新鮮,就選擇將周末的時間留給健身房,開始慢跑。除此以外,跑步也喚起了我學生時代的運動記憶——我小學和初中是校隊成員,盡管練的是與馬拉松完全無關的100米和200米,但對運動的熱愛一直都在。此后的每一年,都見證了我跑者人生中重要的節點。

2015年夏天,我只跑了兩個月就參加了首馬——深圳馬拉松。當時穿著G2000跑鞋站上跑道,目標是4小時內完賽。跑到30公里時,早聽說會“撞墻”,還主動停下來和另一個女生拉了拉腿。最終以3小時57分完賽,順利完成目標。那時候沒有現在這么多“經驗之談”,也不是自媒體的時代。沒有人教你怎么訓練、吃什么補劑、怎么選裝備,沒有群體“斗快”,一切都比現在更加樸素簡單。

2016年的上馬,見證了我的成績突破,也見證了我的愛情。當時我跑到30公里,突然在路邊看到飛哥——我們只在一次跑團活動上有過一面之緣,互加微信后基本沒聯系。那天他在上海出差,剛好路過上馬賽道,沖我喊“加油,進330”。之后,我們又在深圳馬拉松的賽道上偶遇。

2017年重返上馬,這次有飛哥在跑道上相伴。他在賽前的周六剛加完班,深夜趕到上海,卻在微信上對我說“這場不跑成績,陪你跑”。那是我們第一次并肩作戰,比賽中我們幾乎沒說話,拐彎和補給全靠手勢。跑完之后各自返回深圳,連頓飯都沒吃。同年深馬,飛哥繼續陪跑,我以323完賽。

2017年,還是普通跑友的我們一起跑了深馬

2018年,我們從跑友變成情侶。七夕那天,他送了我一雙剛上市的Nike 4%。我穿著這雙鞋,在上馬、深馬、港馬、無錫馬連PB四場,成績一路從3小時30分刷到3小時13分。記得在無錫馬拉松30公里時,他的腿傷發作,一瘸一拐地堅持著。他喊我:“不要停,加油跑!”我狀態很好,沒回頭,最終以負配速完賽。那是我少數幾次成績超過他的比賽。

2018年深圳,我穿著飛哥送的4%

和一身古早的美津儂穿搭,把pb刷到313

愛情在跑道和賽后的吃吃喝喝中升溫。2019年,我們“英年晚婚”,我33,他34。疫情很快突然到來,我們還是抓緊時間,去麗江、東京旅行。那時候,跑步不得不暫時按下暫停鍵,我們只能在家跳Tabata,或是在小區爬樓梯,甚至去狹窄的地下車庫跑過步。車庫里有人散步,也有人遛狗,這讓我們不得不選擇放棄。

2020年,34歲的我已經懷孕。我堅持跑到6個半月,而飛哥為了讓我別焦慮,幾乎停掉了自己的跑步計劃,陪我在小區里散步、在家里做平板支撐。他說,不想我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不能動。即便如此,他還是被我趕鴨子上架,跑了12月的廣州馬拉松。當時,我在“小蠻腰”下給他喊加油,而他以303完賽。

2021年,我“卸貨”了。產后1個月,我用7分配速慢慢恢復,每天爭取清晨跑夠一小時。母乳期像一臺切割機,把我的時間碾成碎末,只有早上能擠出整段訓練時間。我努力將跑量漸加到300km,靠一句話撐過了那段艱難:“如果現在不跑,今天就沒時間跑了。”

2022年,我進行了產后第一場比賽,回到浙江參加建德馬拉松。備賽期間,我早上7點前完成有氧訓練;賽前兩個月加入每周一次的馬配節奏跑,跑上15km左右;周末安排長距離訓練,保持450左右的配速,跑2-2.5小時。因為家里有小孩,我們只能錯峰出發:我周六跑,飛哥周日跑。得益于系統訓練,我成功跑出3小時05分的成績,第一次對破三有了想法。

2023年,我真的破三了。11月的合肥馬拉松,我們在半程時超過了300兔子。最后2公里,我開始幻想“朋友圈文案”,最終以2小時58分完賽,實現破三。我以為自己會喜極而泣,結果卻異常平靜。

比賽結束后,我收到父親的短信: “終于破三了!”半年后,他受不了癌癥的折磨離開了我們。每每聽到 Bodhi的《Oh Father》,我還是會淚流滿面。

破三后的狀況

在那之后,每場賽后的流程都大同小異:平臺上找照片,發朋友圈,得到一些點贊,短暫滿足幾天。下個周末,又輪到別人的“秀場”:我們晨跑過后,在家喝著冰咖啡、吃著面包,看直播里的別人奔跑。馬拉松帶來的周期感很強,一年一年就這么過去了。

堅持跑步這幾年,我們總是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己,又時而為那種飽含著妥協、矛盾、焦躁的過程而感動。我意識到:那些我們極其珍視的東西,有時候只是自我催眠和自我感動;但另一方面,自我感動也是一種實感,最怕的是生活沒有目標,連自己都無法取悅自己。

在深圳的早晨

陳琳一般都是獨自完成訓練,然后趕回去

今年3月,我們決定不再參加同一場比賽——帶孩子出遠門,會讓倆人都精疲力盡。于是,我跑月初的重慶,他跑月末的南通,一人出戰,一人留守。我們不再是賽道上的并肩跑友,但依然是生活里的親密戰友。

我目前已經“破三”八次,朋友們說我像“穩定輸出型考生”。但穩定背后,是一年年積攢下來的疲勞和傷病。堅定追逐目標的這些年,由于晨跑前后時間緊迫,有時會忽略熱身和拉伸,導致我的右髖很不舒服,還在理療狀態。有氧跑沒問題,稍微一加速度,身體就發出警告。上周我還發了高燒,只能眼睜睜錯過了原定7點半的晨跑——打亂正常的生活節奏,讓我感到有些沮喪。

我不得不承認:中年人,精力真的是有限的。破三這一路,我的月跑量一般在200-350公里,再加不上去了。作為上班族,如果再加跑量,要么就是以家庭為代價,要么就是身體恢復不過來了。過去,我一直在做加法——拼工作、拼陪伴、拼訓練;如今,我得學著去做減法。

有一天,女兒發燒睡著后,飛哥忽然說:“每天太忙太累,不能再這樣卷比賽了。”

我點頭。我們不是專業運動員,破三是人生的高光時刻,但不是全部。

那么,現在呢?

“差不多小姐”不是我對自己的貶低,而是我選擇長期主義的表達。

馬拉松不是我唯一的目標。人生是有限資源,要在某一件事上做到極致,就必須犧牲別的時間。我今年快40歲了,既想在工作上精進,也想多陪女兒;想繼續保持運動,也想嘗試更多新鮮事物。最近,我開始和女兒一起學游泳,那是我等了三十年的事。我們也想買輛車,分出些時間去騎車、郊游。

我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為了PB可以壓榨自己一切”的跑者了。

飛哥工作很忙,基金公司一整天沒法“劃水”。能抽出時間跑步,在我們看來已是一種恩賜,哪怕只是6分配慢跑。我們對成績不是執念,但對“有沒有運動”這件事非常執念。

飛哥最近狀態不錯,我相信他只差一個好天氣就能跑進250。對于自己,我相信有朝一日也能跑到252,但這些都不是必須達成的KPI了。就像當初破三的感受一樣:為之奮斗的過程里,包含了掙扎,猶豫,挫敗,屢敗屢戰……這些才是往后回憶里閃閃發光的。這樣的過程,比起結果更加讓我享受。

我們一直沒加跑團,就像我沒加寶媽群。并非反感——專業跑團對成績提升絕對有幫助——但我有固定、有限的跑步時間,很難去配合集體訓練的安排。我喜歡一切松弛有度:偶爾很認真,偶爾也想擺爛。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真實和真誠變得稀缺。比起話題度,我更愿意關注跑步本身,不去卷打卡和成績。我們可以是粉絲,也可以是自己世界里的博主。

努力和進步是很性感的事,但我相信:不要在一條道上走到黑。

最近聽了楊天真的十五個問題。我挑兩個送給讀到這里的你:

1)你對你的生活現狀滿意嗎?

如若滿意,你會繼續堅持獲得正向反饋,還是嘗試去做未知的新鮮事?

如若不滿意,你會改變你自己,還是嘗試改變這件事情?

2)是事情本身帶給你的滿足感更大,還是人帶給你的滿足感更大?

最后,祝大家每天都享受美食、健康、親密關系和好心情。愿你在奔跑和休息之間,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Joanne

制造業外企員工

馬拉松PB 255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新聞

RELATED NEW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巴彦淖尔市| 洛扎县| 吴江市| 屯昌县| 阆中市| 迁安市| 凉城县| 深州市| 乃东县| 阿坝县| 新化县| 绍兴县| 尚义县| 金川县| 巴林右旗| 东山县| 新晃| 江川县| 厦门市| 泾源县| 繁昌县| 乌恰县| 自治县| 敦化市| 香格里拉县| 达州市| 喀喇沁旗| 江永县| 科技| 安乡县| 新绛县| 巢湖市| 巴塘县| 嘉荫县| 黄平县| 秦皇岛市| 田林县| 治多县| 肇源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