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行政部門:
《網球事業高質量發展改革措施》已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體育總局網球中心
2025年8月20日
網球事業高質量發展改革措施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創新實踐,深化體育改革,構建“為大眾服務、為國家爭光、為經濟助力、為社會賦能”的中國網球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制定改革措施如下。
一、社會化構筑大眾網球生態
(一)構建實施網球健身工程。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城市、企業、學校和鄉村大力發展網球。建立政府、社會、市場聯合推廣網球健身機制,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網球健身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加大網球場地設施供給。制定加強網球場地建設的指導意見,推行“社區網球空間”計劃,推動“網球墻、學練館和便利化網球器材”配建。分類盤活現有場地資源,加大惠民開放力度。
(三)擴大網球人口。大力開展網球健身指導和公益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將網球作為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強化師資培訓,成立校隊或社團,經常性開展訓賽活動。構建中國網球協會會員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群眾參與網球運動,加強網球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
(四)豐富全民健身賽事體系。以“基層-區域-全國”為層級,構建銜接有序、遍及城鄉的全民健身賽事體系,配套積分排名與激勵機制,推行網球大眾健身水平等級標準和分級賽事。打造“中群城”等大眾網球品牌賽事。推廣湖北(京山)模式,創設更多“便民賽事”。支持教育部門舉辦形式多樣的網球賽事活動。
二、多元化建設“大國家隊”
(五)公開選拔聯合共建。面向全球公開選拔國家隊運動員,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組建國家、省市、社會、市場、家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聯合培養的“大國家隊”。
(六)明確各方權利義務。簽訂培養協議,明確權利義務,充分調動運動員、教練員、保障人員及相關各方積極性。
(七)實施個性化管理。以運動員為核心,以服務保障為重點,因人施策,精細化管理。支持運動員組建個人團隊。
(八)優化獎勵支持政策。對國際大賽上取得佳績的相關人員和單位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實施雙打項目專項扶持政策。
三、系統化推進“大青訓”體系
(九)按規律打造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總結競技制勝規律,對標大滿貫和奧運會冠軍標準,提煉“冠軍模型”。按照人才成長規律,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構筑選材、育才、成才全鏈條,訓練、競賽、學習、教育全要素,政府、社會、家庭全方位,系統集成、有序銜接的人才培養金字塔體系。配套建立學校和社會等基層人才直通國家級U系列梯隊機制。
(十)重點培養U系列梯隊。成立青訓工作專家組,制定科學選材標準,根據積分排名及綜合指標,選拔組建國家級U系列梯隊,建立人才數據庫并跟蹤培養。實施星探機制,挖掘最具潛質運動員,對照冠軍模型,優中選優,及時進行精準化、職業化培養。
(十一)“體教融合”夯實后備人才根基。加強與教育部門協同推進網球傳統特色校建設。加強“小網球工程”與少年兒童的鏈接,青訓人才培養與各類學校的聯動,推動“小網球”進家庭、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進商圈,持續擴大網球人才基礎。
(十二)建設國家高水平青訓中心。依據場地、教練、保障等指標,對現有各類青少年訓練和培訓機構進行整合,建設國家青訓中心網絡(A、B、C級);
(十三)實施“優才扶持”機制。多種渠道籌措網球發展基金,對達到相應標準和潛力突出的運動員給予資金扶持。
四、品牌化打造網球競賽體系
(十四)優化競賽體系結構。針對不同年齡、水平運動員需求,整合小網球和中國青少年(學生)網球系列賽、ATF賽事、ITF賽事、ATP和WTA職業賽等,構建層級清晰、銜接緊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金字塔賽事體系。加大紅土賽事供給,加強裁判員等賽事組織人才培養。
(十五)打造青少年“四大滿貫”。優化現有青少年賽事體系,創新打造青少年網球“四大滿貫”,讓我國青少年運動員在高水平、強對抗實戰中磨練成長。
(十六)打造“城市周周賽”品牌。構建城市網球生態,支持社會機構在各城市和學校開展青少年培訓,因地因時制宜舉辦分級分類賽事,構建遍布全國的“天天練、周周賽”的社會化、市場化訓賽格局。
(十七)打造“中國賽季”職業賽事品牌。系統整合在我國舉辦的高水平國際職業賽事,打造 “中國賽季”品牌,提升賽事整體價值,擴大國際影響力。
(十八)推進全運會競賽制度改革。優化全運會網球小項及年齡組別設置,探索建立網球項目全運會評價體系。完善運動員注冊制度,引導運動員規范有序流動。
五、差異化推動基層人才培養效能升級
(十九)改革省隊培養模式。鼓勵省市網球隊(體校)改革培養模式,探索成立職業俱樂部,調動教練員積極性。通過多種形式提升訓賽實效,激發人才培養活力。
(二十)推廣社會培養經驗。總結推廣優秀社會機構培養人才成功經驗,探索建立社會培養人才反補機制。
(二十一)加強家庭培養指導。研制“家庭培養運動員指南”,為家庭培養網球運動員提供清晰的路徑規劃和專業指導,暢通人才成長通道。
六、精準化培養高水平教練員隊伍
(二十二)構建實施工匠培養工程。建設學歷教育、等級培訓、實踐鍛煉、繼續深造“四位一體”的高水平教練員培養體系,打造網球“大國工匠”,提升教練員社會地位。
(二十三)拓寬網球教練員基本面。積極與相關高校合作,爭取擴大網球專項人數,增加網球教練員基數。
(二十四)持續提高教練員執教能力。加強與相關高校和社會機構合作,拓寬培訓渠道,增加培訓供給。實行“考培分離”,提高培訓質量。
(二十五)建立跟班學習和隨隊交流機制。為優秀中青年教練員創造帶隊和跟隨國家隊及U系列梯隊實踐鍛煉機會,打造精英教練員隊伍。
七、國際化培育復合型保障團隊
(二十六)建設高精尖專業人才隊伍。與國內外網球組織機構、高等院校等緊密合作,加大體能師、康復師、營養師、大數據分析師等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
(二十七)搭建人才鍛煉平臺。為國家U系列梯隊和各級青訓中心搭建復合型保障平臺,為各類專業人才創造實踐鍛煉機會,提升我國網球在體能、心理、康復、傷病預防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八、市場化驅動網球產業升級
(二十八)全鏈條培育網球產業市場。定期發布中國網球事業與產業發展報告。支持網球產品制造、場館服務、體育培訓、健身休閑、競賽表演等產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省市出臺支持社會網球機構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規范網球培訓、競賽和經紀市場,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鼓勵社會資本和優秀企業投資網球、參與網球公益項目,積極爭取財稅優惠政策。
(二十九)做實做強網球賽事經濟。以職業賽事為龍頭,以大眾賽事為基礎,擴大網球賽事流量,帶動網球消費增量。創新打造職業網球“中國賽季”品牌,鼓勵地方自主打造大眾網球品牌賽事。深化網球賽事與城市發展融合力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三十)以文旅場景促消費。支持研發、產銷網球賽事和場地周邊等網球主題文創產品。推動區域聯建網球精品休閑旅游線路,打造主題小鎮、主題公園、主題酒店等。鼓勵各類網球IP與時尚、生活領域跨界融合,催生消費升級,促進網球與文化、旅游、商業融合發展。
九、立體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傳播網球正能量
(三十一)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常態化運用 “時時、處處、人人”的思政工作法,提升運動員“祖國在我心中”意識和為國爭光的志氣、勇氣,塑造符合中華體育精神的網球運動員新形象,為新時代中國青少年樹立榜樣。
(三十二)實施文化賦能工程。建設中國網球文化(或榮譽)館,打造“中國網球大篷車”,推行網球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文化,創作網球文藝作品,凝練中國網球精神,為持續擦亮“中華體育精神頌”品牌貢獻網球力量。
(三十三)講好網球“中國故事”。以國際賽場為舞臺,以優秀運動員為主體,擴大“中國賽季”影響,講好中國網球故事,充分展示中國社會發展新活力、城市建設新形態和百姓文明新風尚。主動擔當新時代“小球轉動大球”的歷史責任,彰顯兼具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大國風范。
(三十四)提升國際話語權。著眼網球運動在全球的廣泛影響力,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申辦國際網球賽事,廣泛開展民間國際交流;加強網球領域國際合作,拓展全球伙伴關系;培養網球項目國際化專業人才,參與國際網球事務治理,增強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
十、科技化助力創新發展
(三十五)強化科技驅動創新發展。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在技戰術訓練提效、場館智慧化改造、參賽觀賽便利化升級等方面創新發展。
(三十六)聚焦關鍵技術重點突破。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創新訓練方法,聚焦提高發球、底線等關鍵技術的精準性、穩定性,促進實戰能力取得實質性突破。
(三十七)提升行業治理數智化水平。打造網球項目數智化管理服務平臺,提升網球行業服務治理效能。
十一、常態化推進中國網球“1346”行動
(三十八)系統聚力改革目標落地。以 “雙十雙百”戰略目標為牽引,構建多元培養機制、優才扶持機制、榮譽激勵機制和小網球工程、工匠培養工程、網球健身工程、文化賦能工程以及青訓體系、競賽體系、科技助力體系、產業促進體系、會員發展體系和運行保障體系,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實落地。
十二、體系化實施中國網球“十百千萬”計劃
(三十九)久久為功抓基礎。網格化推進人才培養組織機構建設。努力建設10個網球強省(市)和A級青訓中心,100個網球強市(縣)和B級青訓中心,上千個C級青訓中心和體教融合傳統特色校,數萬個社會青少年網球俱樂部。
(四十)攻堅克難抓提高。鏈條化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努力培養10名以上高水平職業球員(世界排名前100)和高水平職業教練員, 100名以上活躍在國際賽場的職業球員和職業教練員,上千名優秀青少年運動員和專業教練員,數萬名后備青少年選手及基層教練員。
十三、協同化落實各項改革措施
(四十一)建立改革推進工作機制。建立國家體育總局和省市共同參與的網球項目改革協調機制和獎補機制。實施由體育總局網球中心和中國網球協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國網球協會分支機構建設。積極推動省市網球協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強化各項改革舉措示范試點,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治理效能。
轉載自:中國網球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