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拉斯維加斯女單決賽一開始,1995年出生,中間空窗了五年的前世界第一朱雨玲,面對陳熠,場面并不怎么好看。
技戰術上說,朱雨玲的風格還是上一版本,強調相持防御,在現在女子乒乓球已經可以用發力對抗發力的年代,場面很被動。
前兩局輸下來,朱雨玲有空間的地方其實不太多。一個是發球環節,突然的長球,配合中間位置的短球,讓陳熠有些別扭。另一個環節則重要很多:兩人對反手的時候,陳熠似乎對自己的相持能力非常自信,不太主動發力,都是加旋轉為主。
——這里就給了朱雨玲一些機會。
要知道,目前最先進的女子乒乓球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在反手這條斜線上保持火力。反手相持只要頂住對手,之后馬上就是連續全臺進攻,即便朱雨玲當年以防守著稱,也頂不住。之前朱雨玲最慘烈的一次輸給伊藤,就是反手這條斜線被完全貫穿,幾乎沒什么招架之力。
但是這條線有空間,朱雨玲就有做文章的本錢。
從后邊的比賽來說,朱雨玲基本上圍繞兩點做文章:第一是在發球環節,盡量把陳熠憋住,利用半出臺配合長球,以側旋為主,別住陳熠發力的位置。要知道,個子高的選手,雖然護臺面積大,橫板天然弱點的中間位置,面積也大些。
陳熠這大體格,發起力來還是很有壓迫感的……
那就壓住陳熠的反手,不讓她有機會正手發力,用變化節奏打
其次,兩邊形成相持之后,朱雨玲就吃準了陳熠并不發力,就是跟自己靠這一條,把各種辦法都用了一邊:從托不轉,到加旋轉和弧線,到突然收短弧線,再偶爾配合發力一些直線。全場比賽,這個最中間,比賽中最頻繁的線路,陳熠沒太打出來年輕選手的沖擊力和強硬程度。
事后回看來說,陳熠有一些選擇:她之前局面中的長球效果其實不錯,用長球之后直接反手上手是個改變比賽焦灼局面的方式——朱雨玲比賽后半程的策略基本就是把球打到東一個西一個節奏固定不惜來;其次,雙方對反手的時候,陳熠給了朱雨玲很多空間,其實反過來也成立,陳熠不講理的抽幾個,也能讓對手不能一門心思的準備進攻;最不濟,接發球環節陳熠全場基本都是擰起來為主,之后反手連續又缺乏攻擊力,這種情況下對手側旋到中間,自己側身剁兩個長的,讓對手拉,都未見的吃虧。
——總結起來,陳熠這場球,一部分大概是因為之前幾場的經驗,一部分因為自己的風格,或許還有一部分是第一次經歷這個規模的比賽的決賽,節奏顯得過于平穩保守了。
但是回到朱雨玲,她以30歲的年齡,四年的空窗期,在拉斯維加斯給中國乒乓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
第一,私人團隊的模式,到底有多大發揮的空間?
朱雨玲在澳門,顯然沒有在國家隊那樣的資源。論集中訓練,隊友強度,訓練質量,系統程度,大概在全世界所有項目中,中國國家隊都是獨一份的存在。
但這不代表這是唯一一條模式。
最近這段時間,相當數量的日本隊員都成立了個人團隊,范圍已經超越了之前印象中的張本家,或者莫雷高德這種協會頭號球員。多哈世乒賽日本男單最佳戰績,來自于剛剛成立了私人團隊,并且聘請了上田仁作為私人教練的戸上隼輔。
確實,私人團隊相比于中國隊的模式來說,在訓練的強度和系統性上無法匹敵。但是私人團隊模式也確實是幾乎現在中國隊主要對手成功的模式。客觀上說,私人團隊模式也其獨特性。
首先,私人團隊針對性極強。從教練,陪練,到體能營養甚至心理,這個小規模的團隊是服務于運動員一個人的。每一種大團隊的訓練模式都有其特點:無論是高強度(中國隊),大運動量(韓國隊),這種特點本身就是一種選擇偏差,天然選擇適合這種模式的人。
私人團隊中,團隊是來適應你的——不適應大運動量訓練?可以調整;更需要時間恢復身體,保持體能?可以安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中國隊,但是私人團隊可以調整到適應每個人。
其次,現如今,一些私人團隊模式的缺陷更容易彌補。傳統上說,中國隊模式一個看家法寶,就是長時間高強度高計劃性的封閉訓練。前WTT時代,連續封閉一個月,背靠背封閉訓練等等都不稀奇。
但現在,考慮到WTT的存在,它對大賽選拔世界排名的必要性,傳統上缺乏訓練強度的私人團隊模式,可以依靠更頻繁的參賽彌補一部分。畢竟,就算中國隊,在這個新世界里不得不更頻繁的參賽。
朱雨玲在澳門的團隊,當然無論如何都無法不可能匹配她之前在國家隊的完備程度。但是她復出以來,穩健的從低級別比賽一步一步打起來,現在已經登頂了WTT大滿貫級別的賽事。要知道,即便中國隊,有WTT以來,也只有陳夢孫穎莎王曼昱做到過。
第二個問題,那些在中國隊隊內無法沖頂的選手,她們的空間和潛力,是否應該釋放?
朱雨玲不是第一個到達中國隊主力層之后,離開國家隊的選手。但是朱雨玲是第一個,在離開國家隊這個系統之后,能摸索出路徑,重新回到最高水平比賽的選手。
很直白殘忍地說,運動員對于中國隊的價值,最終是在她能不能為中國爭取奧運會金牌。但是中國隊對于運動員的價值,多少要寬泛一些。一個選手或許到不了奧運會登頂的水平,可這不代表她不能通過競技比賽達到某種程度的自我實現。
無論是為國出戰,還是更簡單的希望自己能在抵達的最高級別的比賽中表現自己,都有很多超越結果本身的價值——按照朱雨玲目前的情況,這年齡更換協會的她,在目前規則下很可能職業生涯結束都無法再出戰世錦賽和奧運會(澳門甚至都不在奧委會里),但是她還是來了,結果還很不錯。
朱雨玲之前,對于很多很多高水平中國運動員來說,中國隊,她背后的體系,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朱雨玲之后,即便所有人嘴上不說,心理都清楚,如果仍然心向賽場,就還有路走——會有困難,但并非無法克服。
拉斯維加斯大滿貫賽事結束了,但是問題才剛剛被提出,它們的回響,可能比一次比賽深遠得多。
想與隊長的作者團隊談笑風生嗎?
歡迎加入讀者交流群!
請添加微信:hcctgd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