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 施詩 實習生 唐堃
“我參加當屆世運會就是為國爭光,獲得金牌是我唯一的參賽目標”,中國斯諾克選手肖國棟在2025年世界運動會奪冠后如此說道。
中國選手白雨露在獲得世界運動會女子斯諾克項目金牌后也表示,“代表國家參賽的使命感完全不同,每次出桿都感覺身后站著14億人。”
對于常年奮戰在職業巡回賽的斯諾克運動員而言,鮮有為國出戰的機會。本屆世運會讓兩位中國斯諾克選手圓夢的同時,也讓這項賽事繼續“破圈”。
世界斯諾克公司中國區首席項目總監李晶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榮譽感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共通的。獲得獎牌不僅代表個人成就,也能激勵人心。”
從二十年前丁俊暉異軍突起,到今年世錦賽趙心童橫空出世,再到本屆世運會肖國棟、白雨露雙雙奪冠,一個又一個中國名字在世界斯諾克的賽場上亮相,這不僅吸引更多人走進臺球館,也開辟出更廣闊的體育市場。
在李晶看來,中國市場的帶頭作用正推動斯諾克向更廣范圍輻射: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流量、平臺和機會,也通過賽事舉辦帶動了區域經濟與國際交流。以大灣區為例,“將于2026年在香港舉辦的斯諾克大獎賽,將吸引本地與周邊城市的球迷前來觀賽,促進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動與經濟循環。”
體育運動需要“國家英雄”
南方財經:近兩年,中國選手在世界排名中整體上升。業界和一些球迷認為,中國斯諾克可能會迎來“第二波黃金期”。你覺得這個趨勢是否可觀?
李晶:大家熟知的可能是“丁俊暉時代”。第一批隊員的出現是從丁俊暉開始,這是大家看到的,但在此之前的積累也不容忽視。沒有前人栽樹,哪有后人乘涼。其實在丁俊暉2005年奪冠前,中國已有世界職業臺球與斯諾克聯合會(簡稱世界臺聯)與中國臺球協會的合作。隨后的2013年世界臺聯和中國臺球協會在北京成立了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當時那一批年輕球員的涌現,正是多年積累的結果。
趙心童奪得世錦賽冠軍,也帶來了推動作用。有人說趙心童會代替丁俊暉,但我不這么認為。每位球員都有自己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形成各自獨特的現象級價值,他們都是非常出色的球員。歷史總是在不同階段重復,我們可以從中借鑒經驗。
南方財經:在你看來,趙心童等球員的個人爆發如何帶動大眾層面對于斯諾克運動關注?
李晶:趙心童的崛起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斯諾克都有巨大影響。2025年世界錦標賽,他是以外卡身份參賽,通過Q Tour名額進入世錦賽資格賽,并一路打入決賽,成績非常耀眼。這既在意料之中,又是巨大的驚喜。過去20年,中國一直不斷涌現優秀球員。體育運動需要“國家英雄”,這樣的球員會掀起一陣熱潮。趙心童形象好、談吐得體、處事風格和著裝都對年輕人有吸引力。我們希望他能憑借這些特點推動中國斯諾克的發展和普及,并提升賽事對贊助商的吸引力,這些都進一步帶動了斯諾克的整體形象。
大灣區擁有悠久斯諾克歷史
南方財經:2026年,香港會再次舉辦世界大獎賽。你怎么看斯諾克對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融合和交流的促進作用?
李晶:很多早期中國球員都是在大灣區拜師或接受集中訓練,并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從去年開始,世界斯諾克巡回賽在香港舉辦的不再只是表演類賽事,而是正式的排名賽。2022年世界斯諾克巡回賽香港大師賽(邀請賽)吸引了約9000名觀眾,這是斯諾克在全球范圍內單場觀眾人數最多的一次,可見大灣區完全有能力承辦高水平賽事。這種賽事不僅吸引香港本地觀眾,也吸引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球迷前來觀賽,對香港經濟形成促進作用。此外,賽事將促進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動與經濟循環。
我們還與香港的推廣商合作,建立了世界臺聯認證的香港斯諾克學院。未來,這里不僅能為本地愛好者和小朋友提供興趣班和培訓,還會開展裁判員、教練員等級考核,推動斯諾克的專業化發展。
南方財經:粵港澳大灣區也即將舉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對此,你有何期待?
李晶:我們希望“十五運會”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希望所有體育健兒都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爭取最好的成績。其實,只要無愧于自己,其他都不是那么重要。只要盡力了,并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競賽激情,我覺得就是最好的狀態。
中國與斯諾克實現“雙向奔赴”
南方財經:世界斯諾克巡回賽近年來在中國其他城市也舉辦了不少重量級賽事。能否介紹一下目前在中國的整體賽事布局?是否還會有新的城市加入?
李晶:目前中國區賽事的布局是4+1+1,即4個排名賽(武漢公開賽、西安大獎賽、國際錦標賽、世界公開賽)+上海大師賽+香港世界大獎賽。未來可能添加一站級別最高的中國公開賽。目前,多座城市都對承辦世界斯諾克巡回賽感興趣,我們也歡迎洽談。未來若增加新賽事,我們希望是中國公開賽級別的大賽,獎金可達120萬英鎊或更高。作為職業賽事,我們遵循全球化發展,而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板塊之一。
南方財經:世界斯諾克巡回賽在不同城市辦賽時,如何實現與當地的有機融合?
李晶:我們辦賽的理念不是“一站比賽做完就走”,而是希望與城市、推廣商、承辦方深度融合,把斯諾克與城市名片、城市形象、賽事IP結合起來,做成長期品牌。
比如,上海大師賽從2007年至今已舉辦19屆,明年將迎來第20屆。這是一個與城市共同培養、共同成長的過程。除了賽事必要的公關活動,我們還與合作伙伴的暑托班合作,邀請明星球員與小朋友互動。青少年是我們的未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通過球員的帶動,讓他們認識這項運動并了解它的益處。
這類活動是賽事+球員+品牌+城市結合的典型案例。比如玉山,玉山世界公開賽舉辦以前該地區的關注度集中在三清山。玉山也盛產斯諾克球臺使用的石板。我們會帶球員爬三清山并拍攝宣傳,與合作伙伴一起在國內外刊播這些影像,讓更多人了解玉山的美景和特色,吸引游客。每年來玉山我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覺得賽事是和玉山共同成長和發展的。在大慶,2013-2014年國際錦標賽落戶當地。大慶有“鐵人精神”,而斯諾克世錦賽舉辦地謝菲爾德也是“鋼鐵城市”。我們通過賽事促成了大慶市政府與謝菲爾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與經貿合作意向書,實現了體育帶動的國際交流。
所以,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辦賽,更是借助斯諾克將人們、城市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因為體育是沒有國界的。
南方財經:作為全球增速較快的市場之一,中國對斯諾克的全球發展有何作用?
李晶:斯諾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的發展,也是將中國品牌帶向全球的機會。通過賽事和巡回賽,中國企業能夠“走出去”。以星牌球臺為例,它最早通過旗下酒店贊助2006年的中國公開賽,至今已合作十余年,一直是世界斯諾克全球官方指定用臺。這也讓全球觀眾認識了這一品牌。
中國市場非常大,而且我個人認為中國人很適合打斯諾克——盡管這項運動也需要體力,但它更講究謀略和策略,而中國選手在這方面有優勢。當本土球員在職業賽上取得好成績時,自然會帶動本國市場的關注度,也會吸引相關品牌關注賽事或贊助球員。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中國的成功發展對世界斯諾克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經濟體量大、影響力強,本土賽事發展良好,能夠推動全球巡回賽發展,實現互相促進。
我們在中國的合作模式一直非常緊密,尤其是與中國臺球協會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非常珍惜這種深度合作,它共同引導和推動中國職業斯諾克的發展,包括市場布局和未來規劃。中國市場的帶頭作用,也會影響其他地區和國家。
期待斯諾克“入奧”
南方財經:世界臺聯主席杰森·弗格森曾提到,斯諾克未來有可能通過納入更廣泛的臺球項目以爭取成為奧運項目。你怎么看這一發展趨勢?
李晶:因為曾經是斯諾克運動員,弗格森對這項運動有深厚感情。作為協會主席,他個人的目標就是希望能把斯諾克帶入奧運會。我認為這一目標與我們職業巡回賽的發展并不沖突。從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一項運動進入奧運會,對這項運動將是變革性的改變。這意味著各國政府會提供更多支持,包括青少年體系的建設和扶持力度都會不同。我們也希望斯諾克能進入更多綜合性運動會,例如世界運動會。最近,白雨露在斯諾克項目中獲得金牌就是一個例子。國家榮譽感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共通的。獲得獎牌不僅代表個人成就,也能激勵人心。
雖然斯諾克目前還不是奧運項目,但我們一直在做好準備——只要自身準備充分,當機會來臨時,斯諾克就能在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歷史上,斯諾克曾是殘奧會的創始項目之一。雖然它發展過程中相對小眾,但我們的最終目標仍是讓斯諾克進入奧運會。
南方財經:立足全球,世界斯諾克巡回賽的戰略傳播方向是什么樣的?
李晶:我們非常注重年輕人市場,包括他們觀看斯諾克的渠道。很多人認為斯諾克是安靜的比賽,但實際上我們的比賽非常富有激情和節奏感。我們希望通過剪輯等方式,讓更多年輕人看到斯諾克是一項優雅、時尚、傳統與現代兼容的運動,同時兼具智謀和樂趣。同時,世界臺聯也在做相關工作,比如把各俱樂部聯系在一起,打造用戶友好的APP或小平臺,讓更多斯諾克愛好者輕松找到注冊俱樂部,將斯諾克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