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快女護士”馬拉松跑者張水華的賽后言論持續引發討論。9月3日,南都記者看到,在其簽約品牌361度(361°)的官方直播間內,帶貨主播身前放著一張紙,其中寫道:“361°與‘最快女護士’馬拉松跑者已解約。”
前兩日,該直播間中有大量網友刷屏調侃,“調休款有沒有”,甚至不少人稱“不換人不買”“解約就下單”。9月3日,有知情人士表示,361°與張水華的此次解約系雙方經過友好協商后的共同決定。
女護士奪冠時向領導喊話,一些人看到的是其“道德綁架”同事和領導為自己的調休開路,憤恨特權的輿論怒火就此被點燃。就目前的趨勢來看,這樣的“懲罰”并未結束。張水華的個人短視頻賬號在3天內漲粉2萬,相關視頻已開啟“僅允許互關朋友評論”并關閉了私信功能。甚至其工作單位的相關賬號、同事賬號也有眾多網友涌入,評論區幾乎都是此次事件的相關言論,不少網友發言“支持開除張水華”。
從要求品牌解約到要求醫院開除,面對網友不斷升級的訴求,不僅醫院和品牌方如坐針氈,恐怕被評論“轟炸”的同事也一臉蒙,張水華大概更是沒想到要為賽后的激情發言付出如此代價。女護士跑馬奪冠,本來是一個普通人追夢的勵志故事,但一些人看到了背后同事的難處,也就發現了這個故事的硬傷。出于同理心而不認可“喊話領導”的做法無可厚非,但輿論場上,這種抵制恐怕還未找到清晰的邊界和尺度。
張水華的奪冠發言確實有不妥之處,但紛至沓來的批評,極易變異為失去理性的謾罵,甚至可能重演“奪冠發言式”的道德綁架。從品牌直播間被“圍攻”后的快速解約,再到醫院被要求開除當事人,其中都是超出議題的無理訴求。前者涉及品牌形象,商業決策要關注社會輿情無可厚非,但張水華是否因個人愛好影響了本職工作,甚至是否到了應被開除的地步,卻是職工和單位之間的私事,院方有自己的判斷,不應被輿論左右。
張水華一時言論不當,遭受了來自輿論并不相符的過重懲罰。她作為一個普通人,實在“罪不至此”。步步緊逼到要從事業、名譽乃至生活全方位毀掉一個人,不僅是小題大做,也失去了就事論事的理性。網絡發言的能量不容小覷,匯聚的輿論既能推動社會進步,也能變成網絡暴力,針對具體的人時尤其要慎之又慎。給私人問題留下空間,回歸富有建設性的討論,才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