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馬洪利的跑友稱她為“訥姐”,在東北話中,“訥”用于形容某人很厲害。而馬洪利在跑道上的表現(xiàn)也確實配得上這個稱號。年過四十開始跑步的她,首馬距離破三僅11秒之差,那之后到目前為止,但凡參加全馬比賽,她都跑進了三小時。今年3月的重馬,馬洪利以247的表現(xiàn)刷新PB。
8月31日,馬洪利第三次站上了家鄉(xiāng)哈爾濱馬拉松的賽道。這一次,她擔任的是300的官方配速員。一周后,她又去黑河,參加了一場4000位跑友參與的2025年中俄跨境馬拉松系列賽暨黑河馬拉松賽,以2:49:24拿到女子組冠軍。
通過跑步,她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現(xiàn)在,我可以把重點放在自己的愛好上,為自己而活”。
輕松的破三和意外的站臺
在不久前結(jié)束的哈爾濱馬拉松賽場上,作為本土跑者的馬洪利和其他三名女跑者一起擔任了300官方配速員。對于自己第一次擔任官兔的表現(xiàn)(259),馬洪利的自我評分是8分。“畢竟配速要全程勻速,手表有時候還會有偏差,所以配速方面掌握得不是特別精準。但能完成這個任務(wù),還是很開心的,這是一種責任擔當。”
馬洪利與跑步的緣分始于2021年,那是疫情期間,和很多人一樣,她跑步的初衷是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學生時代的她從來不是體育場上的焦點,從事銷售工作后,至多是走路比常人多一點而已,也沒有其他鍛煉習慣。
在網(wǎng)上搜“40歲跑步”,出現(xiàn)的多是“忠告”、“傷身”或“誤區(qū)”這些詞,畢竟,不跑步的中年人突然開始跑步,總是容易被拿來與風險掛鉤。但馬洪利的跑步之路從一開始就頗為順利。當然,和所有跑者一樣,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最初跑3公里、5公里,慢慢地,距離拉長到10公里、15公里。不過和大多數(shù)中年才起步的跑者不同的是,她的速度還挺快。“剛開始的配速就是5分多一點,后來就跑進了5分配。”在跑團跑友的激勵下,馬洪利參加了半馬,雖說關(guān)于第一場比賽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但她坦言,當時半馬跑進140不是問題。
在跑友的激勵下,馬洪利站上了賽道
以令人折服的表現(xiàn)贏得了“訥姐”的稱號
跑步一年多后,馬洪利首次站上了全馬的賽道,那是2022年11月末的廈門馬拉松。其實在廈馬前,她已經(jīng)嘗試過全馬了。五個月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慶之際,她在太陽島上冒著細雨,獨自一人跑了一個全馬,用時309。
回憶起首馬,馬洪利坦言,雖說賽前跑友就取水、補給等給過她建議,但實際比賽中,她還是顯得有些生疏。因為沒有此前的完賽成績,她被安排在G區(qū)出發(fā),剛跑出20米,鞋就被踩掉了。“第一次上賽道肯定挺興奮的。我前半程跑快了,應(yīng)該是在1小時27分左右,但從演武大橋開始,后半程坡有點多,體力分配不夠合理,還是有點累的。喝水的時候就完全站在那里。”最終,馬洪利以3小時11秒完賽,開心之余,她也為與破三小金人擦肩而過感到遺憾。但首馬就能取得如此表現(xiàn),馬洪利在跑步方面無疑是有天賦的。
2023年3月,馬洪利在無錫完成了第二場全馬。這一回,她有了明確的破三目標,在兩場比賽間隔的四個月期間,她改進了訓練,長距離和節(jié)奏跑結(jié)合。憑借廈馬的成績,在錫馬,她被安排在A區(qū)出發(fā),最終如愿破三,成績定格為256。
時隔兩個月,馬洪利的跑步生涯再度迎來重要突破。她在秦皇島馬拉松以252獲得季軍,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白麗和張水華,她們都是90后。震驚是馬洪利在賽后的第一反應(yīng)。“(賽前)我根本沒想過能站臺。我沒想過通過跑步,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2023年秦皇島馬拉松
馬洪利跑出了252的成績,首次全馬站臺
左滑查看更多
跑步治好了頭疼病
馬洪利開始跑步時,兒子小鑫讀高中,平時都住校。如今,小鑫已經(jīng)讀大三了,很懂事,假期會打工,完全不用母親操心。除了在兒子高考期間,減少了訓練量外,馬洪利將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跑步這項愛好上。賽季期間,她會有重點地選擇一些全馬賽事,其余時候則主要參加哈爾濱周邊一些包括半馬在內(nèi)的賽事,站臺成為了常有的事。
“人到中年,之前都是忙孩子忙家庭,尤其是孩子的學習、升學問題。我和朋友說,如果是兒子上初中那幾年,我根本沒有時間去跑步,有這個愛好也不行。但現(xiàn)在,我可以把重點放在自己的愛好上了,我能付出更多,日常堅持訓練,周末去參加比賽。我能為自己而活,為自己的愛好而活。跑步確實是翻開了我人生的新篇章。”今年,馬洪利加入了某運動品牌,負責俱樂部運營工作,做到了愛好和事業(yè)相結(jié)合。
這些年來,馬洪利的持之以恒都被小鑫看在眼里,母親成為了兒子的驕傲。每次聽到有人夸“你媽媽跑步好厲害”,小鑫都會忍不住跟人多聊幾句。“她讓我知道‘堅持’這兩個字,真的能解決很多問題。她一直是個特別有毅力的人,認定的事不會輕易放棄。假期打工累得不想動時,我也會學著她的樣子,早上起來簡單動一動,感覺狀態(tài)都變好了。媽媽的前半生基本都在為我付出,后半生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并且這個愛好讓媽媽更自信了。”
馬洪利成為了兒子小鑫的驕傲
“我沒感覺自己是40+的年齡,心態(tài)比較好。”對馬洪利而言,年齡反而成為一種心理上的優(yōu)勢。“每場比賽我都不會給自己設(shè)目標,因為設(shè)了目標就會有壓力。我也不年輕了,每場比賽盡力就好。平常心。”
身邊的跑友常常感嘆,馬洪利就沒有在比賽中跑崩過,也沒有經(jīng)歷過低潮,其他人夢寐以求的破三對她而言,顯得是如此輕松。以今年的重馬為例,馬洪利所在的跑團有很多人都參加了,不少人跑崩了,馬洪利卻以247刷新PB。不過其實,她也遭遇過膝蓋、腳背疼痛等小傷病,接受過相應(yīng)的理療。所幸,這些病痛都沒有發(fā)展成大問題,如今都已痊愈了。
重慶可謂馬洪利的福地,她連續(xù)兩年在這里刷新PB
當然,馬洪利也意識到自己平時在訓練中還是有不足。“力量訓練是我最欠缺的。飲食方面,我們跑團的鮑指導覺得我平時不注重補給,會給我建議,例如跑完要補充電解質(zhì)和蛋白等,畢竟我跑量很大,現(xiàn)在參賽也很頻繁。”
除了突破自我?guī)淼臐M足感外,跑步給馬洪利帶來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困擾了她多年的頭疼基本消失了。她從高中時期出現(xiàn)疼痛,也曾看過醫(yī)生,接受過按摩,卻始終沒有徹底根治。“孩子上初中時,每天,我的這根弦都是緊繃的,要陪他學習。但跑步后,我的頭疼病好了。”
跑步治好了困擾馬洪利多年的頭疼病
零下29度也可以享受跑步
馬洪利在跑道上表現(xiàn)搶眼,天賦固然重要,與她的自律也是密不可分。如今的她保持著500公里+的月跑量,可以說,跑步已經(jīng)徹底融入了她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沒有比賽的日子里,周一是她的跑休日。周二至周日,她都有訓練任務(wù)。周三和周日都是隨跑團訓練,分別是強度課和長距離(25至30公里)。其余日子,她都是自己跑一個半馬的距離。所有訓練都安排在清晨。她每天晚上9點前睡覺,在凌晨3點50至4點間起床,4點半開始跑步。6點前跑完到家,拉伸后,再去上班。“每天的時間都會精確到分秒。”
眾所周知,哈爾濱的冬天非常冷,凌晨氣溫都在零下20度左右。自律如馬洪利在出門前也需要給自己打打氣。去年有一天,氣溫降到零下29度。她跑步時雖然戴著帽子,但可能是戴眼鏡的緣故,帽子捂得不夠嚴實,耳朵還是凍傷了。之后兩天,為了保暖,她戴了兩層帽子。無論是寒冬的下雪天,還是夏季的雨天,馬洪利都會堅持跑步,她笑稱:“我對跑量可能有點強迫癥。”她享受一個人獨跑的過程,也不排斥有跑友相伴,“就完全放空自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在即將到來的秋季賽季,馬洪利想?yún)⒓颖瘪R和廣馬。去年跑完重慶后,她第一次知道了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系列賽的存在,那之后就一直想沖擊45-49歲年齡組的獎項。雖然今年武漢沒中簽,但馬洪利仍然想去北京和廣州的賽道上試一下。此外,明年的重馬,她已經(jīng)中簽。重慶是馬洪利的福地,她最近兩年的PB都是在那里創(chuàng)下的,盡管重馬的提前舉辦意味著她冬訓備戰(zhàn)的時間縮短了。
在9月6日的黑河馬拉松賽上
馬洪利以249的成績奪冠
只要馬洪利參賽,兒子小鑫就會關(guān)注。他曾去比賽終點去等母親,至今記得母親賽后說的最后幾公里滿腦子都在想“得快點到,孩子還在等”,也通過直播看了母親擔當哈馬官兔的表現(xiàn)。不過小鑫會擔心母親的身體是否能承受住,時常會叮囑她不要太拼。“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我會支持媽媽一直堅持下去。”
馬洪利也是這么想的:“跑步可以釋放壓力,這項運動對健康有好處,雖然年齡稍稍偏大了一些,但只要日常科學訓練,在不受傷的情況下,我肯定會堅持下去。因為我收獲的是快樂和自信。”
【作者簡介】
呆呆
有一天,我開始跑步,
然后,我喜歡上了跑步,以自己的方式,
感受植物的胸懷,
聆聽飛鳥的活力,憧憬未知的驚喜。
投稿、應(yīng)聘兼職作者,請聯(lián)系